李文娟叹了口气,放松微笑道:我本来就没指望你能出什么主意呀!李瑜看了眼李文娟,眼神里充满认真:除非你能带我去你家,我也许能说服姑父。
李文娟笑着摇摇头:你想得太天真了。
果然还是个孩子。
她瞧见李瑜的目光看在她手里的点心,就把点心递出去:肚子饿不饿?吃吧!李瑜欣然接受了。
看来这个姑姑跟书里描述的一样,是李家全家当中思想最开明的一个,而且和原主有一定程度的同病相怜。
……赵家,李老太带李铃来买凳子。
当然,李老太此来可不仅仅是为了买凳子,更重要的是,想办法撮合李铃和赵明。
之前李瑜说的,李老太十分赞同,赵家门户虽小,但却非常合适跟李家做亲家。
赵明在不在?我找他定做个9寸长的凳子。
李老太一进门,就说明表面上的来意。
开门的人是赵权,赵明他爹,看上去精气神不错。
您好您好,请进。
他招呼俩人在厅里坐下,给她们泡了热茶。
虽然赵权心里不太喜欢李老太,可待人的礼仪还是有的,上次去李家不欢而散,后来李老太也让李铃送了份回礼。
李老太往房间的方向看了眼,问:赵明不在吗?不在,他昨天去了县城的一个朋友家里,今天应该会回来。
赵权解释道。
可是赵明哥哥眼睛看不见,一个人外出很不方便吧!李铃轻拧起眉头。
赵权笑笑:没关系的,他朋友会送他的,而且……他瞎习惯了,早就适应了,不然也做不了木工啊。
哦对了,你们要9寸长的凳子对吧?好像有现成的,我领你们去看看,要什么样的。
他起身,示意她们跟着他走。
赵明有一间房间,是专门用来放木制品的,成品和半成品都有。
李铃一进去,就被这个木制的世界所震撼了。
她简直无法想象,一个盲人居然能做出这么多木制品,大大小小的简单家具,承载着制作者多年的用心良苦。
哟,你儿子手真巧啊!李老太也忍不住夸赞道。
赵权的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,指了指房间中间放置的几个凳子:他从小干不了别的,就一直做这些东西,谁晓得还真能成一份手艺了。
喏,这些都是九寸的,还有八寸的,你们挑吧。
李铃走过去挑选起来,李老太却站在原地,看李铃的眼神有些意味深长。
她平时待李铃这个亲孙女,的确有点刻薄,如果这桩亲事能成,对李铃应该是个不错的补偿吧。
只可惜今天赵明不在,问不到他的意思。
李铃,我突然想起来,我想要的凳子不是九寸,是要比九寸大的,咱们回去吧,改天再来。
李老太随便编了个理由,叫唤道。
李铃疑惑地啊了一声,看到李老太严肃的神情,便乖乖点头走了过去。
赵权觉得李老太今天有点奇怪,但他也不好开口问什么,顿了顿说道:那好吧,我不送了。
祖孙俩刚走到赵家门口,就遇上赵明和他朋友。
他朋友:你们家有客人,那我就先走了。
嗯。
赵明从脚步声分辨出,是两位客人吗?是,你怎么知道?李铃讶异道。
赵明笑了笑,慢慢走进家门:是想买什么家具吗?对方开口的一瞬间,他也就听出是认识的人了,而且是个声音温柔的姑娘。
李老太看了眼李铃,暗示由她来说。
李铃微愣:长度比九寸长一点的木凳。
赵明问:具体是多长?还有宽度和高度呢?李铃懵懵地瞥了眼李老太,李老太却没有要说话的意思。
奶奶……你想要什么尺寸的凳子,自己跟赵明说吧,我在厅里再坐会儿。
李老太说。
李铃无奈,不明白老太太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只好遵从。
她跟着赵明进了那间屋。
赵权给李老太满上茶水,问:李老夫人,您今天唱的是哪出戏呀?赵权,赵明今年多大了?李老太喝了口茶,不急着说目的。
二十三,明年是他本命年了。
赵权说。
李老太琢磨道:那也该到成家的年纪了,有定好的亲事吗?还没……赵权愣了愣,后知后觉,这才明白了李老太的意思。
赵权,我家李铃现在没有婚约,我觉得……赵权顿时慌了,正色道:老夫人,你不是在开玩笑吧!我不是觉得李铃不好,只是这婚姻大事,我想还是让年轻人自己做主更好些。
李老太眉头一皱,说:年轻人不懂事,就要由长辈来把关嘛!这真不行……赵权连忙摆手。
其实他不同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那就是李家本身。
李老太俩儿子一女儿,在村里不算多的,可是赵权印象中总觉得,李家的麻烦事儿多。
虽然成亲的话是让李铃进赵家的家门,可毕竟都在一个村里,总有经常碰面的机会。
就赵明那温柔谦和的性子,做李家的孙女婿,恐怕会受李家欺负。
赵权是考虑到这些,才坚决反对这门亲事的。
李老太倒也料到赵权会拒绝,但又不想放弃这次机会,于是提议道:我能跟你儿子说说这事吗?或者由你去说,看看他是怎么想的。
赵权终于渐渐淡定,起身望了眼那个房间的方向,下定决心道:也好,这小子整天就知道做木工,我正好提醒提醒他,就由我去说吧。
房间内,李铃正在观摩赵明制作木凳的过程。
看到赵明用锯子,离另一只手的手指很近时,她屏住呼吸问:这样真的不会割到手吗?不会,熟能生巧,那些特别厉害的匠人,都是不用看就能锯好的。
赵明说。
李铃抿了抿唇,目不转睛看着赵明做木工,你在夸自己吗?赵明腼腆地笑了笑,没回她。
就在这时,赵权过来叫他。
他只好放下手中的活,先跟着父亲出了房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