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章 尽头

2025-03-27 09:12:11

陈云生沉默不语,悟明的做法已非寻常的善恶可以判断。

一瞬间他觉得重法寺的和尚各个都高深莫测,天元,苦无如此,无念,悟明也如此。

我的修为和你差很多。

沉默了半天,陈云生说道。

悟明点头道:现在看来,的确如此。

虽然你有威力巨大的道术,魂法和元磁,可我有信心不让你施展出。

法相的作用真的那么大么?我担心就算掌握了法相,也敌不过你。

悟明瞅了陈云生一眼,道:相信师尊所言总归不错。

他比谁都希望你尽快从这里走出去,去完成那件天大的事情。

可我并不觉得那件事情有什么了不起。

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去做。

悟明淡淡地笑道:我能告诉你的是凡事用心去发现,相信自己才最重要。

陈云生咀嚼对方的话,觉得其中有深意,知道就算自己再深问对方也不会说,只得轻轻叹气。

这人与人之道也如天道一般难以洞悉,只有时间能揭示一切。

穿云舟在夜色中缓缓前进,仿佛一切都在黑幕之中,只有天空中那一明两暗道血星不受这黑夜影响,兀自释放着令人不安的红芒。

重法寺的大门已经关闭了,三人从角门进入,深夜的寺庙安静的令人窒息。

仿佛寺庙本身也同僧人一同睡去。

陈云生和柳晓山两人来到天元的草庐之前,老和尚一个人在月光下盘膝打坐。

清冷的月光泻了他一身,整个场面极为圣洁,仿佛他就是佛陀在世间的化身。

陈云生和柳晓山安静地对着天元坐下,等待老和尚睁开双目。

时间流逝的很慢,却一直在走,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它滚滚向前。

东边出现了一抹血红,太阳露出一道金边,将百里菩提林染红。

老和尚睁开眼睛,看着静坐于自己身前的两个后生晚辈,咧嘴道:你们来这里作甚?陈云生诧异,不是你让悟明去找我们回来的吗?天元拍了自己光秃秃的大脑壳一下,打个哈哈道:忘了,忘了,人老了记性也不好了。

陈云生头上瞬间涌起三条黑线,这分明是装糊涂。

柳晓山是眼中不容沙子的人,她冷然说道:这一来一去千余里,大师捉弄人玩呢?天元哈哈大笑,道:两位小友勿恼,老僧真的是忘了。

我找你们来是要检验一下你们的修行进度。

先从陈小友开始吧。

遇到天元这种修为深不可测,又不按常理出牌的老和尚,陈云生又能说什么呢。

蒙大师垂青,弟子已经找到驱动那法相的方法。

只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参悟。

哦?有什么方法不妨给老衲说说。

天元一脸好奇地问道。

陈云生从纳虚戒中取出那个元磁球,递给天元。

老和尚将元磁球拿在手中,脸上露出笑容,道:陈施主真是聪颖过人,这么快就找到其中的奥妙,当年悟明可是足足花了三年的时间。

悟明师傅没有悟透等觉的妙处,也没有使用我的方法,他有是如何使用法相的?陈云生问了一个一直盘亘在心中的问题。

天元僧将元磁球递给陈云生,道:你看到了悟明出手,必然又注意到他手臂上的蓝线,那些线就是秘密。

难道那些线将灵元转换成阴灵?陈云生睁大眼睛问道。

天元讳莫如深道:你把法阵布在地上,他把法阵布在身上,殊途同归而已。

陈云生恍然,那些蓝色的线居然是法阵。

正是那些线将灵元源源不断的转换成为阴灵。

天元又道:修道之人从来就不求甚解,以至于很少人发现灵元可分为阴灵和阳灵,自然也没有人正式命名此物,不过老夫管此物叫做阴极和阳极。

陈云生道:那佛家所云的芥子元有时怎样的一种东西?天元笑道:芥子元是蕴含于天地万物之中的一种能量物质。

灵气是无数芥子元通过特定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能量之源。

这种结构也就是你们修道之人常说的法符,法阵之道。

修佛的人能够直接使用芥子元,所以不依赖于灵气。

而修道之人在没有灵气的地方就无法修行,这是道佛之间很大的一个差别。

陈云生看着老和尚的脸,不解道:那么芥子元与阴灵,阳灵之间有什么关系?阴极和阳极既然可以冠之以‘极’字,必然是人们认知之极限。

据我所知,一个芥子元可以分裂成为阴阳两极子,无数阴极子以特定的结构汇聚于一起就变成你所说的阴灵,而无数阳极子汇聚于一起,就变成了阳灵。

也就是说吐纳修行的过程中,芥子元自动转化为了阴阳两极子。

陈云生恍然道。

天元点头,至少我这样认为。

阴极子和阳极子是否为尽头?陈云生问道。

天元笑道:万物哪有什么穷尽?陈施主如此发问,格调就小了。

这世间不是还有四力吗?我们解构了无相力的源泉,其余三种力道可都悬而未决呐。

请大师赐教。

天元道:芥子力就不讲了,必然和芥子元有关。

魂力和元磁力老衲也不知晓,需要你们这些后生晚辈自行探索。

这天道就和漫漫长夜一样,你以为当黎明的曙光照耀着世界的一刹那是黑夜的结束,殊不知另一重夜幕正在悄然逼近。

循环往复,无穷匮也。

天元僧嘶哑的嗓音如同大锤一遍遍敲打着陈云生的内心。

关于道,关于本源,关于一切形而上的东西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秉性。

只不过随着欲望的增长,这些东西蒙尘了而已。

修道最初修的就是对世界本源探索的坚定之心。

可当修行者掌握了天地之道后,便迷失了本心,利用修行所带来的一点点超越寻常人的能力,便妄图将自己的欲望无限放大,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。

陈云生此刻的道心异常坚定,道基更是如磐石一般坚固,他隐约觉得自己又有突破的迹象。

元婴下品那层隐约的膜已然不远了,四行金丹隐隐有了跳动之意。

这种感觉妙不可言,他不想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
陈云生站起身子,不与任何人说话,飞快的奔向自己的木屋。

天元看着他的背影,笑道:孺子可教。

柳晓山一旁道:他的问题解决了,该说说我的了吧。

天元僧微笑地看着她,道:你的问题比他复杂的多,这通天佛眼虽然不能增加你任何与杀戮的本事,可就玄奥程度而言,冠绝天下。

柳晓山甩了甩纷乱的发丝,坚定地说道:我学这佛眼无非想看看他未来有什么危险,这样我们能提前避开。

老和尚指了指自己的木屋,道:那桌上放着一份口诀的详解,能否参透要看你的造化。

我传你佛眼也是因为你母亲与佛有缘,天生慧眼的缘故。

她能预测十次天象,相比这样的本事也能在你身上保留些许,正好适合此道。

柳晓山转身走向木屋。

看着女子的背影,老和尚喃喃道:柳姑娘重情,陈公子重义,而老僧注定那做那无情无义之人了。

……陈云生没有将醍醐灌顶的一刹那所带来的灵光用在自身的修行之上,而是专注于如何改进提纯阴灵和阳灵的法阵。

正如柳晓山所言,如果能省去灵气到灵元这个环节,直接从灵气中的芥子元分离出阴灵,这是一个巨大的改进。

陈云生在地面飞快的画着法阵的草图。

并且一遍遍推翻原有的设计。

符箓,阵纹布满了这间不大的斗室。

经过无数遍推演之后,陈云生开始第一次尝试。

结果不出意料的失败了。

分离的出的东西并非阴灵,而是芥子元以另外一种结构组成的物质。

虽然也具有能量,可无法用于驱动法相。

陈云生再次埋头苦思。

他再次抬头的时候,发现桌上并排放着六碗稀饭,时间已经过了三天。

送饭的小和尚进来和离开对于入定状态的陈云生而言,便如同空气一般。

他潦草地吃掉三碗稀饭,让自己的脑子得到休息,马上又投入对法阵的改良之中。

他要将和老和尚交谈所带来的这次醍醐灌顶充分的利用好。

终于,在十次尝试的时候,陈云生成功的分离出了灵气中的阴灵。

并且将阴灵导入一个黑色的元磁球中。

看着满地的法阵,他伸了伸懒腰。

他记不得自己这次闭关花了多少时间,只记得吃了白粥四十碗。

对于这个法阵他仍然不满,花更多的时间在简化法阵和提升提纯灵气的效率至上,十天之后,陈云生终于定下来第一版萃灵法阵。

他将法阵小心翼翼地记载道自己的手卷之中。

同时在自己的屋内架设起两个法阵收集阴灵。

陈云生知道,自己真正修炼法相之道才刚刚开始。

而他自身的道法修为也随着那极为进补的白粥突飞猛进地进步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