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禅师,有礼了。
孙悟空目光玩味,冲郭大路随意拱拱手,显然是秒认出对方身份。
郭大路回过神,从树上跳下来,冲悟空颔首致意,上前扶起唐僧,圣僧驾临,有失远迎。
然后又看向猪八戒,装熟道:刚鬣得以与圣僧通行,往西天取经,实是一桩大功德,可喜可贺。
猪八戒道:蒙观音菩萨点化,方有此机缘,如今师傅已赐了法号,唤做‘八戒’。
郭大路点点头,好!又看向孙悟空,装不熟道:这位是?唐僧道:这位是我大徒弟孙悟空。
郭大路道:失礼。
孙悟空笑道:老禅师认得我那呆子师弟倒不认得我?郭大路一本正经道:未曾见面,故不相识。
孙悟空也不揭底,问道:我师徒几人去往西天取经,到此也走了万里之遥,敢问禅师,此处距离佛祖那大雷音寺还有多远?路上还有哪些妖怪?郭大路道:圣僧自东土大唐而来,距离那西天灵山有十万八千里之远,走到这里十程路刚走一程,远着呢……唐僧轻叹道:十程只走一程,不知何日可到灵山?郭大路道:只要圣僧见性志诚,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。
唐僧猛然一惊,双手合十再拜,多谢老禅师指点。
一直在冷眼旁观在一侧的孙悟空上前拉住郭大路,问道:老禅不要只拿这佛偈混我师徒,只明言相告此处到灵山还有哪些妖怪便是。
郭大路高深莫测地想了想,但实在记不起乌巢禅师在书里对他们说过什么,只好根据西游故事顺序辛口胡编:道路不难行,魔怪阻前程。
始过浮屠山,前方遇怪风。
灵吉收风魔,水中流沙精……郭大路毕竟是系统学习过儒家经史子集的儒者,编几段顺口溜还是不在话下,难就难在要把他们取经路上的劫难凹进去,如果不用模仿古调,只重押韵,郭大路倒不介意强行来一段RAP。
根据记忆编完顺口溜,以野猪挑担重,石猴道路清一句收尾,然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这段也有遗漏,毕竟九九八十一难,郭大路哪能记住,心中不禁狐疑,书中那位乌巢禅师的预言也没有包含所有劫难,是不是表示他也忘记了?悟空听完只是冷笑不语,唐僧却有些愁眉苦脸,默默念经,显是在担忧魔障重重,前路难行。
郭大路做戏做全套,道:前方多虎豹妖精,道路难走,我有《心经》一卷,遇魔障时念诵,能逢凶化吉。
唐僧忙诚恳拜求。
郭大路便背诵道: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,时照见五蕴皆空……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……说来也巧,郭大路熟读儒家经典,通晓墨家、阴阳家奥义,唯独佛家经典只知道这卷《心经》,偏偏还起到这么大作用。
《心经》全段两百七十多字,五十来句,郭大路转眼念完。
唐僧素来博闻强识,兼之他当年为金蝉子时,曾反复听闻此经,有此渊源,故而默记一遍便能成诵。
郭大路传完《心经》,担心唐僧求他做进一步的解答他答不上来,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圣僧若能使此经传世,善莫大焉赶紧腾云离去,颇有种装完逼就跑的气势。
临行前,郭大路右手手指不着痕迹地向猪八戒挑着的行李担上弹了一记,继而又不动声色地看了悟空一眼。
悟空何等眼力,鉴貌辨色,已知其意,叫了句哪里走,掣棒去追。
唐僧大惊,叫道:悟空不得无礼!悟空道:他适才传话说什么‘野猪挑担,石猴路清’分明是在骂八戒和老孙,老孙岂能与他甘休?定要跟他分说分说,师父勿忧。
言罢,纵祥云追了上去。
猪八戒安慰唐僧道:师父你不用担心猴哥对老禅师无礼,那老禅师修持多年,道行深厚,旁人轻易伤他不得。
唐僧点头道:老禅师所传这段心经,言简意赅、博大精深,可见是个有功德的。
正是这话。
猪八戒初入队伍,既要给师父留下好印象,又不能得罪神通广大的大师兄,其中分寸,可得好好拿捏。
唐僧又独自在一旁念诵《心经》,和刚才学经时情况不同,此刻他每念一句,脑海中便闪过一幅画面,前世的记忆犹如流星般划过夜空,十世禅子,十世人生。
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……唐僧的神情变得越来越淡然,越来越超脱,和刚刚拥有着凡人情绪的金山寺僧人判若两人。
一旁的猪八戒看到师父周身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金色宝华,心中暗暗纳罕、肃然起敬。
待唐僧念完一遍《心经》,金色光华散去,庄严宝相恢复如常。
悟能,你大师兄回来了吗?唐僧温声问道。
……孙悟空这时刚刚追到郭大路,只见那假禅师落在一棵苍松之上,脚下踩着一根树枝,身体随着树枝自然而然地荡漾,倒真有几分出世高人的架势。
既来见俺老孙,何必变作一个老禅模样来唬我师徒三个?悟空问道,金箍棒随意地扛在右肩上。
郭大路迎风变化,即恢复本来面目,笑道:不知哪一句是唬人,是那卷《心经》还是那段箴言?孙悟空不接这话,望着郭大路,道:讲经谈禅,老孙不再与你争论,今天要试试你的武艺如何。
郭大路竟不推辞,右手伸出,随口道:来!三百里之外,猪八戒暂时放在一旁的行李担中,一只钵盂轻颤了一下,随即一道细细的金线钻出行李包袱,径自向孙悟空和郭大路消失的方向飞去,不一会便出现在郭大路手上,变成一把桃木剑。
蟠桃木剑齐德龙东强!悟空望着那把木剑,脑海中闪电般掠过一幅画面,一闪而逝,只觉那把桃木剑分外眼熟。
那蟠桃木剑感觉到孙悟空的存在,也流露出欣喜之情,郭大路一笑,松开手,任由它去和运炼出它的父亲见面亲近。
蟠桃木剑嗖地飞到悟空面前,嗡嗡不止,显得很是欢欣雀跃。
这木剑与我相识?悟空好奇。
郭大路道:这仙剑乃是当初结义时,哥哥你送我的礼物,五百年前哥哥为齐天大圣时,特意采了蟠桃园桃木所做。
孙悟空记得他做齐天大圣,记得他大闹天宫,却不记得自己做过这把剑。
那也罢,你便用这木剑接老孙一棒。
郭大路点头,伸手召回桃木剑,说了句有僭了,木剑向前一横,主动向孙悟空出了一剑。
不过,剑势虽成,剑意却隐而未发,非郭大路承让,是那蟠桃木剑不愿向旧主展露锋芒。
郭大路道:允你藏锋三剑,三剑之后仍旧如此,我便放你离去,从此再无瓜葛。
说着,又一记横削,木剑依旧无剑意释放,但剑鸣隐隐,有种蓄势待发之意。
悟空笑道:原来你是要借老孙驯剑,接我一棒!如意金箍棒劈头盖脸砸过来,郭大路刚好挥出第三剑,剑尖朝下,斜掠迎上金箍棒。
噗!金木交击,发出闷响,蟠桃木剑剑意陡然爆开,成团袭向悟空。
悟空哈哈大笑,道:这木剑认主了。
语音落时,金箍棒一拐,驱散剑意。
郭大路扬起桃木剑,道:从今天起,你便是我郭大路的本命剑。
随即,两人一场好战。
剑来棒往,天地变色。
然而郭大路境界手段全出,仍旧技逊一筹,最终败下阵来。
孙悟空收起如意金箍棒,认真地看着郭大路,道:看来老孙会的,你大多都会,那今日老孙便把‘法天象地’神通传授给你,以回报你传经与指路之恩……老孙只说一遍,你耐心记着。
郭大路来不及惊喜,忙留心记忆咒语、口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