◉ 第 71 章

2025-03-22 07:20:28

瑾华知道康熙要带她们去皇庄的时候, 就知道机会来了,现在就等阿玛他们能不能找到别的有利的证据了,有人证的话就更好操作了。

这日风和日丽, 万里无云,正是适合出门的气候,永寿宫一大早就忙忙碌碌地准备出行。

皇庄离紫禁城不远,康熙也知道从去年入冬至今, 大家在宫中早就待闷了, 他这次便将太皇太后, 太后,大阿哥到五阿哥及嫔位以上的都带过去了。

一行人浩浩荡荡去往皇庄,瑾华坐上车撵时往后面看了一眼, 惠宜二妃正好也将视线往瑾华这边放, 三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了一瞬,便各自上了自己的车撵。

同时,遏必隆, 纳兰·明珠和三官保三人在纳兰家的一处酒楼密会,谈完后, 先后回府,准备出行伴驾。

到了皇庄,安顿好后, 已经将近黄昏, 瑾华带着琼樱和曹青云在住处附近闲逛, 没多久就偶遇了同样出门闲逛的惠宜二妃。

三人心领神会, 聚在一起往人工湖边的凉亭走去。

等宫人将凉亭布置好, 退下后, 她们才坐下来各自拿起茶杯品茶闲聊, 观日落,当然这些是从远处看到情形。

娘娘,证人已经找到了,还有一个意外之喜。

纳喇·清音难得喜形于色,大阿哥是她的逆鳞,她查到的蛛丝马迹都指向蛊惑小路子的人是齐嬷嬷,而齐嬷嬷又是太后的人,她恨不得手撕了太后!宜妃同样如此,她的五阿哥还养在太后身边呢,她使出浑身解数才哄得康熙答应把五阿哥带在身边一起来皇庄,若不趁此机会揭开太后假面,她怕回宫后,她又得整日担惊受怕。

她虽没查到切实的证据,但五阿哥对她的态度是骗不了人的,且她相信瑾华的判断。

我阿玛虽没找到人证,但他在前明的起居注中找到了昭仁公主的篇章。

郭络罗·雅怡也说道。

我阿玛已经通过我哥哥疏通了皇庄的管事,届时他们也会配合好。

瑾华也将自家的安排说了。

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,现在这三个女人已经将戏台搭好,要看别人的戏了。

甘薯地里的甘薯藤已经有些泛黄了,正好是收获的时候。

次日,大家聚在田边看着庄农挖地,等收完一垄地,称重后,所有人都不镇定了,许多重臣抢过庄农手中的农具,亲自下地开始刨起地来,这可不是普通的土地,这是金疙瘩啊。

连康熙都忍不住下地挖了好一会儿。

正打算休息一会,不远处传来了争执声,康熙心情正是最好的时候,起了兴趣,便叫梁九功将人带过来,他来给断断官司。

来人见到康熙纳头就拜,连呼万岁,康熙和颜悦色问他们因何争执。

来人刚开始沉默了一阵,就在康熙失去耐性要随意指个大臣调节他们的矛盾的时候,那中年男子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,一脸豁出去地喊道:草民冤枉,还请皇上做主!康熙正是心情极好的时候,便耐着性子打算听听他们的冤屈。

此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太后一瞬间变得苍白的脸色。

眼看日头越来越高,康熙让大家都散了,他则带着人往休息的地方去。

太皇太后却说:本宫也想知道他们因何争执。

说完直接跟上康熙一起走了,太后见此也跟了上去。

瑾华见此,与惠宜二妃也默契地跟了上去,她们忙活了这么久,眼看胜利就在前方,若不在场,总会有些遗憾,现在可以亲眼看到,如何能不跟上,反正法不责众,她们也不怕康熙会清算。

佟淑毓总觉得瑾华三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,她也不甘人后急忙跟上。

剩下的人面面相觑,他们心中也蠢蠢欲动,但没有那么大的胆子,只能遗憾解散了。

你有什么冤屈,一一说来。

康熙手中端着茶,看到后面跟进来的一大串人,颇有些哭笑不得,这是真的在宫中关久了,有点热闹就一窝蜂涌上来了。

但里面有个他都惹不起的人,只能笑着放下茶杯,请太皇太后和太后上座,他自己坐在下首,瑾华几人各自按位份坐了,闭口不言,生怕一说话,康熙就把她们撵出去。

太后本想开口说话,但被身后的嬷嬷轻扯了一下衣服,便不再开口,只能坐立不安地等着。

跪在地上的人看了一眼太后,又低下头,似乎是鼓足了勇气,他开口道:皇上,草民这件事说来话长,请皇上允许草民细细讲来。

康熙微微点头,心说,现在这么多人看着,朕想反悔也晚了。

那中年男人便开始讲述起来。

草民前几日在附近访友。

他拿起袖子轻轻擦了擦额上冒出的冷汗,刚刚是草民与友人告辞后离开,想抄个近道,却被人阻止了,因与妻子约好了回家时间,便有些着急,与他们交涉的时候,却发现......说道此处,他抬头看向太后的方向,又接着往下说:却发现,妻子的身影竟出现在贵人的身边,而且还穿着贵人的衣服,草民一时激动想过去确认,被人拦了,这才起了冲突。

他说着话,眼神却不时瞟向太后的方向,在场的除了知情者,其他人都有些莫名其妙,甚至有被冒犯的愤怒。

康熙到底执政多年,他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上座的太后,示意那中年人继续说。

那中年人便继续说了起来,原来,他现在的妻子是他的妻妹。

三十多年前,有几位自称是他妻子故人的女子找来,妻子很是激动,当场跟她们离开了,不曾再回来。

因家中孩子年幼,他怕委屈了孩子便不想另娶,妻妹与几个孩子情分很深,一直主动照顾他们,几年后,他才娶了妻妹,一家人和和乐乐地过日子。

但好日子过了没几年,他做生意便常常被人刁难排挤,很快就在京城混不下去了,他便带着岳父岳母携妻子儿女南下寻找新的商机,一去就是二十年,如今回来是因为岳父岳母年纪大了,想落叶归根。

没想到访完友,竟意外看到失踪多年的妻子。

在场的人脸色都不好起来,若他说的是真的,那......听你的口气,你两任妻子长相神似?康熙问道。

是,草民的妻子如今正在家中,贵人不信,可以将她唤来,她也很想念她的姐姐。

康熙看了眼梁九功,梁九功忙上前询问中年人家住何方,待问清了,便领着人去传唤中年人的家人。

太后心中惶恐,此时她也算明白了,今天这事就是冲着她来的,但此时她身处皇庄,人手不足,她该怎么扭转乾坤?她本想使个眼色给身后的女子,她不是说他们的人手分布在大清各地吗?让她的人将那人的妻子掳走杀了,她就不用这样胆战心惊了,但在座的人大部分的眼神都在她身上,她不好动作。

瑾华拿起小几上的茶水,轻轻抿了一口,暗暗观察,看到太后隐隐焦急的神色,就放心了许多。

她们选择在皇庄动手,也是顾忌太后在宫中经营多年,怕她到时候狗急跳墙,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,在皇庄里,身边都是皇上的人,太后要做什么必会束手束脚。

她看到惠宜二妃看热闹的样子,心下好笑,但还是不动声色地示意她们收敛一些,在座的都是人精,可别在最后被人抓了把柄。

惠宜二妃忙肃了神色,正襟危坐,也拿起手边的茶杯品起茶来。

太皇太后闭目养神,康熙不发一言,室内一时寂静无声,太后更加焦急。

好在,梁九功很快带着人进来了,众人看向那中年女子,果然与上座的太后有七八分相似。

剩下的二三分是太后养尊处优多年,气质比那女子好很多,也比那中年女子看上去要更年轻些。

那女子初始还有些惶然,待看到中年男子,这才安下心来,待要问询时,却看见上座的太后,一声姐姐脱口而出。

太后身后的嬷嬷斥责道:哪里来的山野村妇,竟敢攀附太后,还不快拉出去杖毙!她一开口,太后就觉得要糟。

果然,佟淑毓开口道:这位嬷嬷好大的威风,太皇太后与皇上都没有发话,你一个奴才竟然口口声声要将人杖毙,怎么?是要杀人灭口吗?那嬷嬷显然是平常威风惯了,没意识到,现在可不是在太后的寿康宫,由得她作威作福。

她忙跪下请罪,只是没有人搭理她,由着她跪在那里。

琪琪格,你认识这女子吗?太皇太后终于出声问道。

皇额娘,儿臣怎么会认识呢!这世上相似之人何其多,若只是因为儿臣与这女子长相相似,就说她是儿臣的妹妹,那对儿臣不公,还请皇额娘还儿臣一个公道。

说完,太后也起来跪在太皇太后身前。

太后的说法也有道理,只是几个草民的指控就怀疑一国太后确实有些太过草率。

你们有其他的证据吗?康熙开口道。

民妇的姐姐在肩膀处,有一个梅花的烙印,那是民妇姐姐在前朝宫中时烙的,说是与人结拜时做的印记。

说着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下位置。

太皇太后命苏麻喇姑亲自检查太后的肩膀处,两人去到内室,少顷,苏麻喇姑出来,对着众人摇摇头,那跪在地上的嬷嬷也舒了口气,但她这口气还没有舒完,苏麻喇姑便说:虽没有梅花印记,但在相同的地方有一个疤痕,太后说是不小心烫伤的。

事情便僵住了,现在就看上位者是什么态度了,查还是不查?若太后身份有异,最想知道真相应该是太皇太后,瑾华她们就是赌太皇太后必定会追根究底。

太皇太后看着跪在自己身前的女子,曾经与太后相处时觉得违和的地方都有了解释,她斩钉截铁地说了句:去查,彻查,本宫决不允许有人欺君!这话一出,事情就大了,太后都有些跪不住了。

她心中害怕极了,她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,这么多年来,她能安然无恙地享受着太后这个身份给她带来的荣华富贵,是因为她是太皇太后的侄女,科尔沁的格格,现在被人拆穿,她的下场可想而知。

但她心中还有侥幸,她以太后的身份毕竟活了三十多年了,当初的参与者都已不在人世,只要她咬定人有相似,也没有人能把她怎么样,最多,她以后低调点,等太皇太后老去......作者有话说:。